莫名其妙的周继海和这名船头互相推拒,如果不是兴高采烈的宁乾贵带着他一同前往济南,恐怕这纠缠还要持续下去。
同去的那些山东商人子弟也是后悔不迭,因为山东和日本来回都是要乘坐郑家的船只,不少人都是和周继海一同回来的。
有的人买的漆器,有的人买的刀剑,还有聪明人用带去的银两兑换回来不少金子,不过这一项上德川幕府上有限制,所以只能小发一笔,所有人带着的货物看着都要比周继海压在舱底的铜料要利润高许多。
这些人都在等着看周继海的笑话,这一船铜料就算是回去铸成铜钱,折算上匠坊匠人这些花销,也不过是一倍的利润,可问题的关键是大明严禁私人铸钱,山东更是严刑酷法的查禁。
而且金属锻打铸造的师傅差不多全部集中在兵器制造局,大家都知道,这一趟周继海差不多把他一房的银子都丢进去了,根本没有余钱来招募匠人、建造工坊,前提是不想掉脑袋,总不成这些铜用来铸造铜器发卖吧。
不是每个人都能观察到市面上的铜钱价值高昂是因为兵器制造局对铜料的大量需要产生的。
不是每个人都有决心用这么大笔的金银购置铜料,准备就算白送也要给胶州营兵器制造局,这种下注的豪气。
周继海观察到了,周继海敢于那近两万两银子去博一下,现在他成功了,这一趟去倭国,最粗重的一批货物却取得了最大的利益,想要看这周继海破产笑话的人都是傻眼了,现在知道这铜料大利也是晚了。
谁都知道下一趟肯定是灵山商行带着大笔的金银去往日本,那时候,除却周继海之外,他们那该能赚到一点便宜。
周继海笑到了最后,果然是笑得最好……
----
距离前面不远了,追一下吧,请大家投月票,谢谢大家
等下还有个公告
喜欢顺明请大家收藏:(www.17shuba.com)顺明一起看书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